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国际 ISSN:1006-5199

国内刊号:11-3591/A

创刊时间:1995年

出刊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与信息

刘道一:深刻领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智慧与真理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为了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与光辉思想,深刻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联合主办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5月7日在北京召开。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科院原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王伟光作主题报告,中国社科院党组成员张英伟致辞,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慎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程恩富,美国共产党经济委员会委员瓦迪•哈拉比,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季正聚,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学者和欧美左翼学者近150人出席研讨会。 1.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王伟光在主题报告中指出,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理论逻辑、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对全党提出的时代指令,也是对马克思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纪念。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其适用性、可信性和可行性,是不可动摇的科学真理,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真理转化为观察问题的立场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在现实工作中不断增强理论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的本领,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与历史发展规律,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是党的思想领域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他强调,掌握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倡马克思学风,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以不断推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 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精髓,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针,张英伟在致辞中指出,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思想原则,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其对世界历史的判断的一般原理,到现在仍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出发做出科学阐述,关注劳苦大众的生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丰富内容、核心要义、重要地位、历史贡献、时代价值、世界意义是广大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视野拓展到全球领域,李慎明认为,当今时代并没有超出马克思、列宁所概括的时代特征,当前资本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已日益显著,资本主义在自身框架内无法解决其根本矛盾而必将走向灭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世界呼唤一种新的治理理念与治理方案,也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当今世情相结合而超越新自由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这就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方略,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世界治理的中国方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光辉的时代价值,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的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国家治理等方面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累累硕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邓纯东表示,对比当前资本主义世界所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层面的危机、苏东剧变后转型国家的全面停滞状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空前成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没有过时,而且正在得到更充分的验证。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任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坚决反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的思想观念影响社会主义信念。马克思所阐述的科学判断时代特征的方法论,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是始终指导我们认识时代进步的客观标准。他强调,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态度对待真理,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所决定的。季正聚认为,在世界现代文明的进程当中,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变革和人类思想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之所以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本身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道义力量,它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力、对现实的透彻穿透力、对未来的科学把握和引领力,在今天都有着决定性的指导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将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的最终目标。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冉表示,共产主义作为共产党员的最大初心和最高使命,我们既要从现实性的维度出发,将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扬弃资本主义的现实运动,又要从理想信念的高度,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革命理想和信仰,在最高纲领和未来目标的意义上,完成理想与现实的“合题”,为未来的共产主义道路奠定坚实的根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将“革命的彻底性”贯彻到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绝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特征,程恩富表示,习近平所强调的“伟大斗争”和“革命精神”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必须重视的理论课题,要在研究中将“革命的彻底性”贯彻到底,作出完整的理解。具体而论,“革命”具有多层次的丰富内涵,除了生产力方面的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以外,主要表现为:推翻旧政权,建立并捍卫新政权意义上的“夺权性革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意义上的“改革性革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未来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转变意义上的“过渡性革命”。通过科学、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内涵的三重规定性,以澄清种种对“革命”意蕴的误读乃至曲解,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但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今后还要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发展和过渡,也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沿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行。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性的重要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侯惠勤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生机勃勃,其最突出的理论特色,就是彻底的唯物论世界观,有了唯物论,才能够提出“主观符合客观”的思想,才能够认识客观真理,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折衷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就是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指导,将科学精神贯彻于工作的方方面面。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科学“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向,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大卫•科茨表示,马克思在“革命的辩证法”的高度上所论述的社会发展理论,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纳入理论思考之中,使得当代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得到了有效的分析和解决。在经济学领域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自由主义的“西方经济学”,不仅无法科学地解释中国崛起的真正意涵,还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错误的指引,使得危机再次出现,因此必须在理论上予以拒绝。瓦迪•哈拉比认为,与苏东剧变之后所广泛乐观接受的“历史的终结”的局面形成对比,当前世界经济危机所昭示的全球性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大范围的环境问题和日益严峻的国际战争威胁,都证明了曾经的自由主义政治路线无法为人类带来真正的繁荣和幸福,反而使人类面临由资本主义总体危机所引发的灾难性境况,而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重危机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4.正确领悟和把握马克思一生不变的理想追求,努力开拓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国际影响在21世纪愈发显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冯颜利表示,马克思在当今世界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他基于唯物主义而提出的“公正”思想,不是抽象地探讨正义概念,而是要从现实出发、从物质世界出发来揭示“公正”观念的历史性内涵,在道义的制高点上,走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正义之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旭认为,纪念马克思应以《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作为切入点,既要认识到资本主义的野蛮性与局限性,也要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和必然性,提出具有中国立场、中国气度、中国格局的批判理论,以增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解释力和创造力。 纵观马克思一生的奋斗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主任余斌表示,马克思在志向、主义、情感三个方面都有着“一生不变”的特质,马克思是历史上第一个为人类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工作、作出了巨大牺牲的伟大思想家,也是使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从玄学转化为科学的智者,还是一个一生不变的马克思主义者。 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深要义,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崔唯航认为,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要有明确的实践导向,不能脱离实际来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要面对现实的问题,在实践中凸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书林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和矛盾观是当代中国实践的重要指导。马克思主义作为“人民的理论”,是支撑共产主义伟大信念的重要支柱,也是马克思留给人类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郭建宁表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中国话语、中国方案、中国逻辑的思想之本、行动之源。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扫一扫 关注杂志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