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进:为人类谋进步:百年大党的国际担当
【内容提要】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担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历百年砥砺奋进,始终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进步发展的千秋伟业,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忠实信奉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坚决维护和捍卫世界和平正义事业,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与稳定;积极倡导国际秩序新理念,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彰显了百年大党的国际担当。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人类进步事业 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
周进(1977-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009)。
政党政治是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表现形式,“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携手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页。〗,担负着“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7日。〗。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一百年,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伟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6页。〗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和国际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一直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7页。〗“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238页。〗这些负责任的宣示,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大境界、贡献人类的大担当。大党之大,不仅仅在于体量大,更在于胸襟大、担当大、作为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具有长远历史眼光和深沉使命担当,注重党的自身建设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优势和显著特征,勇于自我革命为中国共产党担当作为注入了不竭动力。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坚定实践者、与时俱进创新者,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坚决捍卫者、有力建设者,国际新秩序新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引领者,为人类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大贡献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一、中国共产党国际担当的理论渊源、独特优势与不竭动力
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的初心如磐、责任在肩,来自党以矢志于全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自党在长期自身建设和奋斗中形成的内在特质和独特优势,来自党勇于自我革命注入的不竭动力。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的国际担当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发展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这决定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忠诚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没有任何自己特殊利益的政党,是胸怀天下、矢志全人类解放的典型的价值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将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决定了我们党具有长远历史眼光和深沉使命担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矢志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探索走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与改革道路;同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是我们党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根本理论渊源,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最鲜明的特征。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69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就是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讲求“天下一家”,致力建设“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参见习近平:《携手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页。〗。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超越时空、一脉相承,历久弥新、赓续不断,成为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重要文化渊源。
2.注重党的自身建设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国际担当的独特优势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政党,一百年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铸就了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较之其他政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在于拥有崇高、明确的理想信念,以及保障理想和目标实现的政治定力、责任担当和铁的纪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彻底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也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的优势;严明的组织纪律、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不断强化的组织力量,夯实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组织优势;坚持制度管党、依规治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制度优势。百年来,这些独特优势始终彰显于党的奋斗求索、担当作为之中,引领和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向前发展。而这与西方国家政党追逐一党私利、攻讦加剧、纷争不断,造成社会“撕裂”现象凸显的“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不少外国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加强党的建设,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了强大组织力、行动力和生命力,值得各国政党学习借鉴。”〖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人民日报》2020年7月1日。〗
3.勇于自我革命为中国共产党注入了国际担当的不竭动力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担当,还在于党勇于自我革命。习近平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589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勇于推进自我革命,一方面对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时代任务和风险考验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始终保持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坚强领导力量;另一方面坚持从严治党管党,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特别是在许多重要历史关头着眼长远,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自觉,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制定正确路线,激发全党革命精神和斗志,使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为践行使命担当注入了不竭动力。
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与时俱进创新者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与时俱进创新者,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
1.忠诚信奉马克思主义,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
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2页。〗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刻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国家建设发展的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一是始终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革命理想高于天。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这就是共产党孜孜以求的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是有远大理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为崇高使命而奋斗的世界大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4页。〗中国共产党经受一次次风险挑战考验而又能一次次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拥有这种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不断把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就是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为人民服务”到“人民标准”〖邓小平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言论和行动都要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被概括为“人民标准”。〗“以人为本”,再到“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担当,与马克思一生追求的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一脉相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制度基础、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制定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方方面面。
三是始终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留下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不朽名篇,灵活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邓小平非常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有利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摸着石头过河”等著名论断。习近平提出:“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是》2019年第1期。〗
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远大理想、根本立场、根本世界观方法论,是一百年来我们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把握并熟练运用历史规律,增强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从而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破浪前行的根本遵循。
2.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创新马克思主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历来强调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运用他们的理论时,必须要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随着实际情况的不同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88页。〗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2-13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在革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革命、如何夺取革命胜利和实现革命转变、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初步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改革开放,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思考并系统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既立足民族和国家利益,又着眼人类长远发展,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忠实信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创新马克思主义,开创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许多原创性贡献,焕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是20世纪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继十月革命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又一成功范例,增强了世界人民民主力量与社会主义力量,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根本变化,极大推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参见姜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月15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辛探索,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个缩减到5个,共产党数量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潮时期的180多个减少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0多个,许多国家共产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马克思主义“失败论”、社会主义“终结论”、共产主义“幻灭论”曾一度甚嚣尘上。世界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共产党向何处去?世界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中国共产党顶住国内外压力,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捍卫和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旗帜,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制度优势、治理优势、发展优势全方位释放,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世界社会主义新道路,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形态,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参见姜辉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通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第501-514页。〗。
三、中国共产党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坚决捍卫者、有力建设者
和平与正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永恒梦想,也是中国人民的永恒追求。“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6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来爱好和平,致力于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关心支持远东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担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进步的正义事业。
1.首次亮相国际舞台,关心支持远东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1921年年初,在国内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就委派张太雷赴伊尔库茨克参加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工作,和俞秀松、杨明斋等一起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共产国际三大。张太雷后被任命为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在经过激烈斗争为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共产主义政党唯一代表资格后,7月12日,张太雷在共产国际三大最后一天大会上发言,站在世界革命的高度,谈及了远东共产主义运动问题,使得那些长期以欧洲为中心而忽视东方的人为之一震。1922年1月,张太雷积极参与远东人民代表大会(又称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确定参与组织的性质和范围,起草《关于召开远东人民代表大会的呼吁书》,译介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对于华盛顿太平洋会议》,联系日本等远东国家社会主义者参加远东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代表新生的中国共产党首次亮相国际舞台,就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为共产国际三大、远东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和中国代表团顺利参加大会作出了杰出贡献。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共产国际的舞台上关心支持远东地区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2.捍卫和平与正义,担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共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被卷入其中,“是世界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文明与野蛮力量之间的一场大决斗”〖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人民日报》2015年7月7日。〗。在这场正义之战中,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JP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5页。〗,不仅在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共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取得了辉煌战绩,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还提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捍卫世界和平与正义的主张,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1937年3月,毛泽东在同美国作家、记者史沫特莱谈话时提出“中、英、美、法、苏五国建立太平洋联合阵线”的主张〖参见《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87页。〗。1939年1月,毛泽东又强调:“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5页。〗194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包括朝鲜、日本、印度、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名代表参加的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并成立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参见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第157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成立了以朱德为主任的海外工作委员会,研究如何组织国际反日统一战线的战略和策略以及在军事上争取与英美同盟军合作等问题〖参见《朱德年谱(1886—1976)》(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087页。〗,并发表宣言倡导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参见《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30页。〗。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参与下,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宣告建立,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有效地组织和发动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在东南亚各地号召或组织华侨及当地民众在极端恐怖的环境中英勇顽强地开展抗日斗争〖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人民日报》2015年7月7日。〗。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程,不仅是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伟大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延安走向世界舞台、展现马克思主义政党国际担当的重要过程。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国际活动,积极致力于战后国际秩序的重构,对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自鸦片战争开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旧中国,经历了一段饱受欺凌、战火连绵、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黑暗历史,独立自主与和平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缔造了新中国,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切特权和不平等条约。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判断中得出的结论。
1953年12月,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虽然我国外交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曾先后实施过“一边倒”“两线作战”“一条线、一大片”等政策,但独立自主和维护和平的主基调与根本追求从没有改变。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发生重大变化,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在1986年3月召开的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中国首次全面阐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参见《全面阐述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人民日报》1986年3月28日。〗。此后,我国根据形势变化和任务要求,先后提出和实践全方位外交布局、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主张,都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根本依托〖参见《和平发展,彰显智慧和担当》,《人民日报》2014年5月13日。〗。
4.不畏强敌,以正义之师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之后,国际形势仍然不太平,战争的阴云仍未散去。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美军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中国党和政府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对方于1953年7月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4日。〗,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379页。〗。这场战争的胜利,深刻塑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极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参见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4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亚非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蓬勃、广泛地发展起来。中国积极支持亚非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为反帝反殖、促进国际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1954年,中国参与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成功地推动解决了亚洲国际关系中一个事关和平与战争的重大问题。万隆会议既展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成果,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地区,中国支持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反帝独立斗争,体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掀起了新高潮,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中国对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侵略干涉的民族解放运动给予坚决支持,并对这些国家提供了无私援助,赢得了这些国家的友谊和信任,也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5.发挥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关键力量
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中国以更加积极担当的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裁军和军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不仅主动裁军400余万,还致力于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积极参与国际军控和防扩散进程,主张通过谈判、协商方式处理领土问题和海洋划界争端。2015年9月,习近平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时宣布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旨在支持联合国工作,促进多边合作事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截至2019年9月,中国签署(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20个多边裁军、军控和防扩散条约,同12个相邻国家彻底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与越南划定了北部湾海上界线,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2019年9月)》,《人民日报》2019年9月28日。〗。
中国秉持“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取利有道”的正确义利观〖参见王毅:《坚持正确义利观 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外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2013年9月10日。〗,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重大热点问题解决,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如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阿富汗问题、中东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等。中国以和平发展的坚定力量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断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之道,提出并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坚定不移做维护和平的实践者、多边体系的参与者,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参见《和平发展,彰显智慧和担当》,《人民日报》2014年5月13日。〗。
中国军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始终牢记履行大国担当,成为联合国维护和平的关键力量。自1990年4月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5名军事观察员以来,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足迹遍布刚果(金)、利比里亚、苏丹、黎巴嫩、塞浦路斯、南苏丹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组建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16名中国官兵为了和平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2020年9月)》,《人民日报》2020年9月19日。〗。中国已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预算摊款国和经常性预算会费国。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国共产党热爱和平、珍惜和平,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把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惧强敌、不畏强权,坚决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处理国际争端,坚决反对打着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幌子肆意干涉别国内政,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世界和平进步事业凝聚起更多共识、汇聚磅礴力量。
四、中国共产党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大贡献者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主张各国都是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分享者,努力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争取更为公平的发展,努力增强各国发展能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优化发展伙伴关系、健全发展协调机制,致力于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1.中国式现代化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发展中国家通向现代化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成就举世瞩目 发展永不止步》,《人民日报》2019年9月21日。〗。1979年至2018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4%的速度快速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两个大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13—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28.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2019年9月)》,《人民日报》2019年9月28日。〗。2018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额达到了28%以上。移动通信、现代核电、载人航天、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GDP总量达到101.6万亿元,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成为疫情发生以来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参见《沧海横流显本色——二〇二〇年中国经济亮眼答卷的启示》,《人民日报》2020年12月25日。〗。许多外国媒体在报道中认为,中国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为国际市场提供了宝贵的供需增量和投资机遇,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带来更大动力〖参见《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更大动力》,《人民日报》2021年1月25日。〗。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随着经济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中国已从国际经济贸易的边缘地带走近舞台中央。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自主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中国经济长期扮演着世界经济稳定器的角色。
2.创造世界减贫的奇迹,为世界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贫困是千百年来困扰全球发展与全球治理的一大难题,消除贫困是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人类共同理想。在2000年联合国确定的千年发展目标中,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居于首位。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实践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为世界反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进程,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中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参见《脱贫高质量 大步奔小康》,《人民日报》2021年1月20日。〗,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崭新篇章。“中国脱贫攻坚任务之艰、规模之大、成效之巨、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是人类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任理轩:《书写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人民日报》2021年2月22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无可辩驳地向世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也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益借鉴,深刻影响了人类减贫事业的历史进程。
3.主动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1986年,中国提出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缔约国地位申请(简称“复关”),1995年后“复关”谈判转为加入WTO的谈判,整个过程历经15年。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一方面,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全面加强同多边贸易规则的对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切实履行货物和服务开放承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多边贸易体制有效运转作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全面参与WTO各项工作,维护开放、包容、非歧视等WTO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支持对WTO进行必要的改革,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与各成员共同推动WTO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不仅是世界经济贸易的受益者,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一是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各国发展持续提供动能和机遇。”〖〔南非〕格特•格勒布勒:《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人民日报》2021年3月11日。〗二是扩大对外贸易惠及全球。WTO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全球货物贸易进口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10.2%和12.8%〖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2018年6月)》,《人民日报》2018年6月29日。〗。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世界、全球贸易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中国进出口总值超过32万亿元,前10个月的中国进出口、进口、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12.8%、11.5%和14.2%〖参见《我国外贸进出口额双创历史新高》,《北京日报》2021年1月15日。〗。三是双向投资造福世界各国。加入WTO后,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2016—2019年吸收外资合计达5496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持续健康规范发展,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2016—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合计达6344亿美元,稳居世界前列〖参见钟山:《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日报》2020年9月29日。〗。四是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3—2017年同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中国企业在有关国家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了22万个就业岗位〖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2018年6月)》,《人民日报》2018年6月29日。〗。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
虽然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时代潮流,但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严峻挑战。中国积极推动缔结基于贸易自由和多边主义的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协定,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格局重塑,助力繁荣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比如,在全球治理方面,维护WTO等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中的主渠道地位,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推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发展,努力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再如,2020年11月,历经8年谈判,中国与东盟十国、韩国、日本等15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覆盖人口超22亿和GDP规模、贸易总量均占全球近30%的“超级自贸区”,RCEP的签署与实施将有力促进地区繁荣稳定,为加快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希望,有利于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参见《李克强出席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 各方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6日。〗。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有力回击,是多边主义的重大胜利”〖《广泛凝聚多边主义共识》,《人民日报》2021年2月3日。〗。
4.秉持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树立国际援助的典范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秉持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关注和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改善民生、谋求发展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伊始,在国家百废待兴、自身建设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即开始向有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从此,中国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定而有力的支持,奠定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友好合作的坚实基础。
自开展对外援助以来,截至2019年9月,中国累计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了60多万名援助人员;积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的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积极参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磋商,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子基金,率先发布落实议程的国别方案和进展报告;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30多个国家实施了200余个有关救灾、卫生、妇幼、难民、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合作项目;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2019年9月)》,《人民日报》2019年9月28日。〗。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2020年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了中国支持全球抗疫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如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与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同二十国集团成员一道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2021年1月)》,《人民日报》2021年1月11日。〗。
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定站在一起,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农业发展、推进全球卫生事业、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公共事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能力建设、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逐项落实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中国—拉共体论坛、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双多边会议成果,加大援助援建,分享治理经验,共促包容普惠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对外援助发展道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2021年1月)》,《人民日报》2021年1月11日。〗,为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为国际发展合作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赞誉。
5.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造福世界人民
“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93页。〗2013年,习近平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项在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倡议,也是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经过数年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从愿景转变为现实,结出累累硕果,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初步成型,沿线产业合作形成势头,民众开始从合作中得到实惠,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截至2019年3月底,中国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3份合作文件。在空间和区域上,涵盖了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国家。在经济领域上,中国积极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公路、铁路、港口、桥梁、通信管网等骨干通道建设,助力打造“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大格局。截至2019年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已经超过6万亿美元,中欧班列通达境外15个国家50个城市,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扎实推进,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建设进展顺利,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2021年1月)》,《人民日报》2021年1月11日。〗。2020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24万列、运送1135万标箱,年度开行数量首次突破1万列,单月开行均稳定在1000列以上。其中,累计发送防疫物资931万件、76吨,有力服务了抗疫国际合作〖参见《2020年度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首次突破1万列》,《人民日报》2021年1月8日。〗。“一带一路”务实推进,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中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平台,积极开展发展合作,在深化政策沟通、加快设施联通、推动贸易畅通、促进资金融通、增进民心相通上发挥作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仅为我国自身改革开放开辟了新天地,更为沿线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了新方案。
五、中国共产党是国际新秩序新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引领者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符合世界各国的普遍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聚焦攸关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着力探究新型国际关系,一直致力于推动构建有别于西方国际关系范式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6页。〗,是国际新秩序新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引领者。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指导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列宁“和平共处”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扩大了适用范围,也将其变成了一项长期的外交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中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新秩序构建提供了新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遵循,成为指导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并被写入包括《联合国大会宣言》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国际文件之中,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的新形势下依然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早倡导者和积极实施者,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不搞侵略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同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如今,积极实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倡导树立亚洲新安全观,生动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不断得到继承、丰富和发展,为不断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三个世界”理论重塑国际关系新格局
“三个世界”理论诞生于战后国际社会动荡、分化、改组的深刻历史变革之中。1974年2月,毛泽东首次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同年4月,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详细阐述了“三个世界”理论,并庄严声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自己也决不搞霸权主义。“三个世界”理论回答了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问题,即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谁是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可以团结的力量。“三个世界”理论,是毛泽东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对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及其敌友关系的总体性判断,是在突破“两分法”基础上升级为“三分法”并具有开创性的理论成果。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恢复了中国的行动自由”,“为中国在第三世界发挥积极、独立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手段”〖张首映:《中国思想理论进入世界的鲜亮标志》,《人民日报》2018年1月18日。〗。
“三个世界”理论着眼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冲突和融合的大历史,以东方民族和后发国家的立场,为打破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体系,推动人类正义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非欧洲中心主义的新的话语体系,体现迥异于强权政治的中国气派,不仅科学揭示了时代特征,而且直接影响了冷战时代的国际格局、国际秩序,有助于建立起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使国际形势出现有利于第三世界群体崛起的崭新变化。正如邓小平后来所指出的那样:“三个世界”战略思想,“对于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于打破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在国际上孤立我们的狂妄计划,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0页。〗。
3.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进程。冷战结束后,中国依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明确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趋势愈加明显并日益向纵深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主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通过亚太经合组织(APEC)、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重要多边平台,从“唱戏者”变身“搭台者”,既是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更是积极转变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建设者和贡献者,以实际行动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4.引领世界政党交流互鉴,共担建设美好世界使命
习近平指出:“世界格局在变,发展格局在变,各个政党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把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7页。〗中国共产党秉承“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和习近平提出的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新型政党关系的总要求,有力推动了党际交往蓬勃发展,积极搭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平台,引领世界政党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共担建设美好世界的使命,彰显了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应有担当。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仅注重与社会主义国家政党之间的交往,也注重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政党的交往,还广泛开展与社会党国际、欧洲议会党团、“拉美与加勒比政党常设大会”“阿拉伯政党大会”等政党国际组织的交往,积极参与、主动承办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中欧政党高层论坛等国际性会议及多边政党活动,搭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平台。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为主题,吸引了12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前来参会。此次对话会为各国政党相互借鉴治党理政经验、共同提高执政或参政能力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良机,顺应了时代要求。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在世界政党史上也具有突破性意义。2021年7月6日,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聚焦“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主题,来自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逾万名政党和各界代表出席会议。峰会发表共同倡议,表达与会政党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共同愿望〖参见《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7日。〗。
5.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恐怖主义、金融动荡、环境危机、疫病流行等问题愈加突出,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提出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习近平在各种重大国际场合深刻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即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33页。〗。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首倡者,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实践者和坚定推动者。联合国在2017年2月10日将其写入联合国决议,在2017年3月17日又将其载入安理会决议,在2017年3月23日再将其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7日。〗作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历百年奋进求索,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进步发展的千秋伟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焕发科学社会主义活力、捍卫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与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不负担当,与时代同行、与世界携手,必将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2]习近平:《携手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4]姜辉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通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2019年9月)》,《人民日报》2019年9月28日。
[6]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人民日报》2020年7月1日。
(编辑:张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