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峻岭: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回顾及启示
【内容提要】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实践者。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创立了以“救国”“兴国”“富国”“强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历程。一百年来,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内容、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但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爱国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相一致,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融合的基本原则没有变;爱国主义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的内容没有变;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法的教育理念没有变。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历程,总结和探索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和规律,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爱国主义教育 建党百年
作者简介:杨峻岭(197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83)。
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百年丰功伟绩。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道路上砥砺奋进了一百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历程,总结和探索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和规律,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救国”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教育(1921—1949年)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近代以降,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仁人志士开启了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他们向西方“学技术”“学制度”,在中国发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然而这些方案都相继破产,未能真正实现挽救中国、挽救民族的历史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LM〗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3页。〗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近代中国选择全新的救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争取民族独立和谋求人民解放作为自己的使命,并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浴火重生的革命道路上,始终围绕用什么“主义”救国、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建立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一时代课题,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书写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绚丽篇章,推动近代中国爱国思想和爱国行动进入崭新发展阶段。
1.以思想启蒙、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爱国主义教育
1921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并结合国情将党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落实到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上。早在1919年毛泽东就在《湘江评论》发文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92页。〗号召有识之士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开怀天下事,树立报国志,不言家与身。1924年为了启蒙国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中共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与秘书毛泽东联名发出中共中央第十三号通告,要求各地党、团组织开展“五一”“五四”“五五”“五七”纪念与宣传活动,号召广大青年积极开展“五一纪念,在可能的范围内,召集工人演讲会……‘五四’纪念,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发挥五四运动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恢复国权运动;(二)新文化运动……‘五五’纪念,应集合党、团员同志,由在理论上素有研究者讲演……‘五七’纪念,务必努力联合工商学生做大规模的示威运动”〖《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23页。〗。
1926年,中共中央再次发出了《关于五月各纪念日之宣传工作》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提出红色的五月“没有一个纪念日不值得我们作广大的宣传,警醒民众,检阅自己的力量,向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示威”〖《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第100页。〗。《通告》指出,纪念“五一”旨在推进工人运动,纪念“五四”旨在启蒙思想,纪念“五五”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纪念“五七”旨在告诫国人勿忘国耻。《通告》把思想启蒙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近代中国革命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推动了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走向深入。此后,“红五月”纪念活动一直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
2.以救亡图存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根据地干部群众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创办学校、报刊,张贴标语、宣传画等形式,在根据地党员、干部、群众中播下救国、救民思想理论的种子。1929年12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曾明确提出,用党报、政治简报、编辑各种教育同志的小册子、训练班等方法教育党内干部和群众〖参见《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5页。〗。之后,党中央通过在根据地举办党团、党务、师资、妇女骨干等多种形式的训练班,创办《特委通讯》《湘赣简报》《红旗》《赤报》等各类报纸杂志,对根据地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广泛思想动员和政治宣传,大大提高了根据地党员、干部、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积极投身革命的热情。
中央苏区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部也多次发布训令,要求广大苏区党员干部“用教育与学习的方法,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与政治水平,打破旧社会思想习惯的传统,以深入思想斗争,使(之)能更有力地动员起来”〖《老解放区教育资料》,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29页。〗。长征期间,广大工农红军为了向沿途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与革命主张,激励人民群众投身革命、创建新的中央苏区的积极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唯一报纸《红星》报也曾多次发文强调:“必须首先从群众切身利益开始,然后逐步进入到苏维埃基本主张的宣传,必须以最通俗的语言、极大的耐心,同群众接近,来启发他们的斗争。”〖《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12页。〗
抗战时期,面对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为了鼓励全国人民积极投身救亡图存的爱国洪流,1935年8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布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体同胞团结起来,将抗日救国作为自身的神圣天职:“为祖国生命而战!为民族生存而战!为国家独立而战!为领土完整而战!为人权自由而战!”〖《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67页。〗1935年9月,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新学年“始业式”上,向全校师生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三问”,一问民族血脉,二问家国情怀,三问责任担当,其言谆谆,其意切切,直击青年学生的灵魂,点燃了热血青年的救亡图存的爱国斗志。带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向全国人民发出呼吁:“寇深矣!祸亟矣!同胞们,起来,一致地团结啊!我们伟大的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4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71页。〗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明确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人民民主的共和国,号召“把全国的青年团结起来,把全国的人民组织起来,一定要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一定要把旧中国改造为新中国”〖《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6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88页。〗,为抗日战争阶段党的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历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爱国主义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相结合,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播散救国报国的革命种子,通过思想启蒙、政治宣传和革命斗争等形式,把社会各界爱国进步人士和千千万万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团结在爱国主义的光辉旗帜下,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抗战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的革命精神传统。这些光辉的革命精神传统,不仅为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后续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赓续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兴国”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教育(1949—1978年)
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历史巨变。这一时期国内经济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武力威胁,新生的中国政权和中国人民面临巨大风险考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如何建设新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这一时代主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新篇章。
1.以巩固新生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目标的爱国主义教育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新中国建设的根本目标,提出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积极倡导“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9页。〗的国民公德。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明前景的感召下,以空前饱满的爱国热情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1950年10月,为了保卫祖国,维护和平,践行马克思主义倡导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奔赴朝鲜,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次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指示》,明确提出:“在各阶层人民,特别是在工农群众中,应广泛进行时事教育,开展蔑视、鄙视、仇视美国帝国主义与提高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的运动。”〖《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3页。〗之后,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积极将抗美援朝运动与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通过爱国公约、爱国捐献、认购爱国公债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以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保卫革命胜利果实、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一时间我国社会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对此,郭沫若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人民受到广泛而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一年来我国人民已经有80%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郭沫若:《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人民日报》1951年10月1日。〗
此间,为了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种力量建设新中国,激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博大宽广的国际主义情怀,推动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有机融合,党中央、政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文件和教育政策。1951年12月,李维汉在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二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作的《关于民族政策若干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在一切民族中加强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教育,是克服大民族主义残余和狭隘民族主义残余极重要的办法。”〖《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74页。〗1953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谈话时明确提出:“继续在资本家中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此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一部分眼光远大的、愿意和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靠近的、先进的资本家,以便经过他们去说服大部分资本家。”〖《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92页。〗1954年6月,中共中央、政务院颁布的《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中首次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献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志愿,加强国家观念,树立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观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国际主义的精神”〖《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75页。〗。这一重要论述,充分彰显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有机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
2.以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为主旨的爱国主义教育
1956—196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92页。〗。自此,我国的国家性质彻底转变为社会主义,党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也相应转变为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
1956年9月,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我们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范围将愈来愈广泛……我们的任务就是使一切积极因素都能够动员起来,使他们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都能贡献一份力量。”〖《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4页。〗1956—1978年,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如何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其中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我国经济社会“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8页。〗。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彰显出强大的生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20多年的艰难求索,有挫折失败,更有巨大成就。同样,这一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也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相统一的教育原则始终没有变。
纵观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历程,我们发现,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紧紧围绕“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就是保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果实,就是拥护新民主主义,就是拥护进步,反对落后,就是拥护劳动人民,就是拥护中国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以及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国际主义联盟,就是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胡乔木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53页。〗这一主题,以新中国国民公德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在各类群众运动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凝聚民心,聚合民力,增强民众对新社会、新国家、新制度的认同。
这一时期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在党的爱国主义精神旗帜的感召下,尽显爱国热情、报国之志,他们通过理论学习、生产劳动、科研攻关等实际行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构筑起了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社会主义于一体的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寨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这些光辉的革命精神传统,不仅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民心基础。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富国”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教育(1978—2012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3页。〗这一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也以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为发端,实现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振兴中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富国”目标转变,形成了以“富国”为主题,以国家认同为核心,以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谱写了新形势下爱国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机融合的教育新篇章。
1.以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良好社会风尚为主旨的爱国主义教育
1983年3月,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并在1983—1984年连续两年向全国各地发布了《关于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意见》,要求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努力推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1983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首次颁布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专门性文件——《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这一时期党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实践主题是“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目前社会条件下,振兴中华,就是要切实完成这三大任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事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19页。〗;提出常态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深入的重要思想保障。
同样是在1994年8月2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学习贯彻〈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提出,“要使我国各族人民从儿童时代起,就把‘祖国母亲’铭刻在自己的头脑中,把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三者融为一体”。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原则首次被明确写入党的教育文件。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该决议针对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急剧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一度出现的“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以及爱国主义教育被削弱、淡化的社会现象,再一次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27页。〗。1989年,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年的失误时深刻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06页。〗此后,历史教育、国情教育成为改革开放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
2.开启以纲领性文件引领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严重挫折,我国的经济建设也遇到巨大困难。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585页。〗。与此同时,党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994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该纲要首次对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并明确提出这一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基本国情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925页。〗是当时和今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同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各类学校要“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要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532-533页。〗。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再次强调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自此,爱国、爱社会主义成为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676页。〗。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求,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解决了“为什么要发展、要什么样的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这一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样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59-560页。〗。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661页。〗。至此,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新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纵观改革开放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历程,我们发现,这一时期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严重挫折,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改革开放初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失误,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与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原则,提出爱国主义教育要回归历史、回归传统文化,要以党的基本路线,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强调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对民族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强调理性爱国,尊重世界文明、文化的多样性,注重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倡导为人类和平、进步贡献力量。
这一时期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在党的爱国主义精神旗帜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构筑起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相融合的特区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等光辉的革命精神传统。这些优秀的革命精神,不仅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新时代以“强国”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教育(2012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中国共产党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8-19页。〗,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一时期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实现了由“富国”向“强国”目标的转变,构建以“强国”为主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谱写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有机融合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不断走向法治化的教育新篇章。
1.逐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法治化、制度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环境日益复杂。从国际环境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严重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从国内环境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针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主题、原则、内容、方法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178页。〗这些科学论断,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全面把握面临的基本国情,结合我国当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客观现实,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爱国主义教育也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进入法治化、制度化的发展阶段。
从2012年至2017年,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网络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危害以及将国歌、国旗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了明确而具体的立法规定。2018年3月1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教育”。这既是新时代党的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进程中根本性法律规定,也是新时代党的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制度化的标志性体现。
2.坚持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2016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贯穿国民教育的全过程。2019年9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通知》。该通知也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在学习教育中引导党员干部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培养党员干部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通知》,《人民日报》2019年9月29日。〗。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不仅从理论层面对长期以来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和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而且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强调新时代爱国主义必须“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要区分层次、区别对象,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以坚定的信念、真挚的情感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3页。〗。这表明,爱国主义教育政策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愈加朝向全面的方向发展,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依然是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变原则。
3.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有机融合
党的十九大后,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发展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深刻剖析人类共同利益与民族国家利益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再度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融合,强调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主张世界各国在共商共建共享中不断寻求价值共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9页。〗这种以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为价值基础构建起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赋予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全新的时代主题,而且创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模式。它使爱国主义具有了民族国家利益与人类进步事业、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相统一的新内涵,它将中国的发展进步与世界的发展进步、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这种将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相融合的爱国主义教育新特质,必将成为推动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强大精神动力。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主义教育历程,可以发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将爱国主义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相融合,构建以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为着力点,以“四史”教育、国情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以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相统一,不断坚定各族群众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心〖参见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5-17页。〗,强化人民群众对党、国家、民族、文化、制度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一时期,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在爱国主义精神旗帜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构筑起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国际主义相融合的扶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北斗精神、载人深潜精神等。这些崭新的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革命精神,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进一步丰富,而且势必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既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百年孕育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页。〗同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征程中的一切探索、一切努力、一切创造,归结起来也只有一个主题:激励广大人民积极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一百年来,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其教育任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但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爱国主义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相一致,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融合的基本原则没有变;爱国主义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教育、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的内容没有变;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法,必须依靠社会各界人士形成合力、广泛开展群众性活动的教育理念没有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凭借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团结和激励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积极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懈奋斗,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优势。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年谱(1949-1976)》,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
[2]《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3]《邓小平年谱(1904-1974)》,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
[4]《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事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8]《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
[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1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
[12]《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
(编辑:汪世锦)